欢迎登陆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官方网站!

中文 | English

产经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产业动态>> 产经要闻
深水物探船装上“中国心” | 新时代的十年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9-05     分享: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海油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为建设中国特色国际一流能源公司而不懈奋斗,在波澜壮阔的蓝色国土,上下游协同发展,不断创造助力建设海洋强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更大奇迹,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海油力量。


即日起,中国海油微信公众号开设“新时代的十年”栏目,全方位、多维度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发展的非凡成就和宝贵经验,凝聚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找油找气 物探先行

要“看清”地下情况

离不开高精尖的装备

十年来

中国海油不断加快

地震勘探关键核心装备研究步伐

今年

国产海洋地震勘探拖缆成套装备

陆续列装深水物探船

 “海洋石油720” 

这艘深水先锋

将带着跃动的“中国心”

去探寻大海更深处的宝藏


8月的汕尾码头

湿热的海风夹杂着咸腥味扑面而来

暑气蒸腾的威力依旧强劲

码头上一派忙碌的景象

深水物探船

 “海洋石油720” 

正在列装中国海油自主研发的

海洋地震勘探拖缆成套装备

对于物探船来说

地震勘探装备是完成地震资料采集的

关键核心装备

相当于物探船的“心脏”

如今深水物探船

终于要拥有一颗“中国心”


“海洋石油720”搭载自主研发的物探装备进行海试


此时,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海油服)物探研究院物探装备研究所系统工程师张昊楠站在舷梯口,盯着不远处正不断吊上船的“海亮”固体电缆,几天来一直压在心里的石头似乎轻了许多。“时间过半,任务过半,距离全部列装完的目标越来越近。”张昊楠转身上了舷梯,回到自己的房间。


“阮工,”张昊楠抄起桌上的电话,打给两千公里外身在天津的物探装备研究所首席工程师阮福明,“列装进度很快,综合导航系统已经列装完毕,震源控制系统已经列装了八成,水鸟组装也还剩三天的活,就连工作量最大的十万米‘海亮’电缆也已经完成了一半,在预定时间内列装完没有问题。”


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将“海亮”固体电缆运送上船


“太好了,我们为之奋斗多年的梦想就要实现了!”撂下电话,阮福明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他的思绪飘散开来,多年研发的艰辛历程仿佛电影画面一般在脑海里闪过。


科研人员进行“海途”综合导航系统测试


海洋地震勘探拖缆成套装备的

研发工作并非朝夕之功

2002年中海油服科研团队

启动自主勘探装备研发

2005年研制试验样机

2008年南海初次“试水”

……

工艺、技术、材料、精度

种种难题接踵而来

其间滋味甘苦自知


“海亮”电缆柔性段电缆制造现场


2014年春节,正值“海亮”“海燕”和“海途”等自主装备联合试验的关键时刻,为了确保试验成功,阮福明带队赶赴渤海湾海试。


在冬季凛冽的寒风中,他们冒着严寒,在露天甲板收放电缆、调试仪器,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


零下20摄氏度的低温下,为了调试一些精细设备,他们还必须脱去厚手套。队员们的手经常被冻得发紫、麻木,甚至有时会被设备粘掉皮。


在“海亮”电缆上挂载“海燕”罗经鸟进行测试


“咚……咚……”沉闷的震源“炮响”自海底传来。海试期间的很多个深夜,团队成员都是枕着这“炮声”守在仪器房眯上一会儿。一旦“炮响”有异常,他们会立刻惊醒过来,冲上去检查设备数据。


令人欣慰的是

自主装备不负众望日渐成熟

2016年

经过改进的“海亮”系统

在生产测试后显示

整个系统工作更加稳定可靠性更高

2017年

海上地震勘探系统成套装备

成功完成了

80千米二维地震采集海上试验

2021年初

列装在6缆物探船上的“海亮”系统

首次在渤海高密度作业中

商业应用成功


工作人员进行“海亮”电缆检波器封闭组装


2022年

中国海油自主研发的

海洋地震勘探拖缆成套装备

迎来了生产应用最为关键的一战

——列装至12缆大型深水物探船

“海洋石油720”上

实现生产示范应用

为海洋油气装备高水平自立自强

再立新功

向深海油气勘探

再次迈出坚实一步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Baidu
map